2017年度的总结报告
  • 首页
  • Octavia AI中文网
  • 栏目分类
    Octavia AI中文网你的位置:Aergo 官网 > Octavia AI中文网 > 2017年度的总结报告

    2017年度的总结报告

    发布日期:2025-01-22 14:55    点击次数:151
    批准立项年份 2008 通过验收年份 201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7年1月——2017年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刘乃安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刘乃安/81891419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所在学校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郭涛/81891761       2018年1月15日填报     第一部 分年度报告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在2017年里,围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要求,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的需要,结合新的培养方案,初步重构起了较为完善的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专业层面实验教学体系,并以适当的载体(平台、教材、方法等)加以固化,形成了在先进理念支撑下的可以方便操作的实验教学模式。 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关于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如下: 1、针对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四个专业的培养方案的2016版本的最终修订,完善了配套的实验课程和教学大纲,制定了相关实验平台的建设计划和相关实验教材的编写规划 2、主要面向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含普通班、教改班和卓越工程师班)、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共4个专业近2000人开设专业实验,共开设通信原理实验、随机信号分析实验、光通信技术基础实验、交换原理与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编码理论综合实验、移动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实验、通信与网络综合开发实验等11门实验课程,其中通信原理实验、随机信号分析实验、编码理论综合实验、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通信与网络综合开发实验为单独开设实验。全年实验人时数约20万人时。 3、承担了部分学生的校内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397人)等实践课程,负责通信工程学院的生产实习成绩核定事宜。 4、承担国际教育学院少量留学生的相关实验工作。 5、指导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指导。 6、协助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有关实验教学工作。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利用体现“设计思维”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重点培养学生 “形式分析”“实证分析”“多元模式交流”和“复杂系统”等四方面等能力,以使学生能个性化深度参与的实验教学模式,知识体系按照原理—技术—系统—网络的逻辑,实验层次分为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多个层次,将不同的能力培养贯穿其中,每门实验课程中可选的实验项目数较多,但完成的实验少而精,根据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分模块选择实验,不再纯粹以实验的性质决定实验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综合考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到两方面,从分析报告、设计报告、结题报告和验收答辩情况等方面以不同的权值给出。从设计层的实验能力达标测试试点情况来看,通过率较高,效果较为明显。 实践方面按照项目和团队并结合竞赛的形式开展。2017年取得较好成绩的团队如: 1)“人脸立体视觉身份认证系统”团队 “人脸立体视觉身份认证系统”团队是一个面向信息安全的团队,在郭万里老师的带领下,以EIII-504实验室为基地,在2016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基础上,由本科生发表论文一篇:一种人脸三维特征信息融合方法,陈思依郭万里李松冀托,物联网技术,2017年6月第6期,p73-76页。 2)“互联网+”大赛团队 这个团队实际上是由韦娟老师负责的、准备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赛的两个团队,其研究方向分别是反“黑飞”声探测预警系统和野趣,两个团队分别获等第三届“互联网+”大赛校级一等奖和校级三等奖。 3)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团队 本项目团队是由李晓辉、王勇老师指导的面向现代移动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的团队,在EIII-509通信系统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的实际4G(LTE)实验平台和仿真系统进行学习和训练,并参加了2017经世IUV杯全国大学生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大赛,获得网络部署与优化大赛三等奖。 图1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团队参赛并获奖 4)基于GIS的城市雾霾浓度时空分布分析 该项目旨在通过在城市交通工具搭载雾霾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城市各点雾霾浓度数据,然后将数据传入GIS系统,产生城市雾霾浓度分布图,为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功能:为用户提供附近雾霾分布,为相关部门提供分析雾霾传播方向所需要的信息。 该团队主要利用EIII-512空间信息实验室来实施产品的硬件设计、讨论项目实现方案、集中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我们配置了一套基本的硬件实验装置用于调试,平时小组成员也在实验室共同学习,不断地验证每一步方案的可行性。 2017年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学生的主要获奖有: 1)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我院共获得作品赛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技能赛三等奖一项。 2)第三届全国密码技术竞赛,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八项。 3)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一项。 4)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5)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冠军一项。 6)首届国际机器人网络安全大赛第三名。 7)2017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赛区二等奖一项 8)第4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赛(沈阳站)二等奖一项,(青岛站)金奖一项。 9)第三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一项。 图2密码与信息安全竞赛获奖情况 整个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开放为各类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场地和设备条件,累计接纳计划外实验学生近2000人次。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1、教育部教改立项、进展、完成情况 完成了2016年立项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1)201601014030通信信息类专业实验平台建设,研制了通信类课程贯穿实验平台,如图3所示。 2)201602005035通信系统联合实验室实践条件建设,与NI公司成立了通信系统联合实验室,构建了8*8 MIMO先进的通信系统实验平台,如图4所示。 2017年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均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类型,分别与NI、依元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易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LTE移动通信原理及其LabVIEW实践》(编号201701009021)、网络测量与分析实验建设(编号201701065001)和随机信号分析实验建设(编号201701059003)。 母版和核心子板通用扩展板 图3通信类课程贯穿实验平台 图4先进通信系统实验平台 2、学校新实验开发与新实验设备研制项目(含教改项目) 2017年完成了7项学校2015年度学校新实验开发与新实验设备研制项目(含教改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其中包含通信理论与技术实验系统研制和通信理论与技术实验教学模式改革项目,2016年立项的8项新实验开发与新实验设备研制项目(如表1所示)进展顺利,2017年又新立项新实验开发与新实验设备研制项目9项,如表2所示。 表1 2016年立项的新实验开发与新实验设备研制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周期(年) 项目等级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原理实验平台研制 新实验 YQ1613 重点 无线通信综合实验设计与开发 新设备 SY1623 一般 基于SYSTEMVIEW的DQPSK解调系统实验 新实验 SY1624 一般 基于GNSS平台的导航定位技术实验 新实验 SY1625 一般 软交换实验 新实验 SY1626 一般 基于MATLAB的MIMO-OFDM系统实验 新实验 SY1627 一般 数字压扩增量调制实验 新实验 SY1628 一般 基于netTIMS的DSB-SC调制系统实验 新实验 SY1629 一般                       表2 2017年立项的新实验开发与新实验设备研制项目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二等奖。 3、新实验设备研制与转化 2017年,在新实验设备研制与转化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与赛灵思公司合作,将原来自制的实验设备更新,采用赛灵思的芯片,自行研制了基于ARM+FPGA+AD/DA+扩展方式构建的通信类课程贯穿实验平台,主要包括母版、核心子板和通用扩展板,并将继续开发几种课程子板和射频模块。 2)利用多年的新实验成果和新技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射频通信电路转化成无线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如图5所示,可以实现模拟和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结合其他测量仪器仪表,可以完成通信系统测量实验。也可以作为综合平台和创新平台,实现扩频通信等综合实验与创新实验。 图5无线通信综合实验平台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科学研究主要围绕通信技术与系统、网络与安全等与实验中心相关方向的内容开展,2017年度共承担16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约543万元,另有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经费约268万元,在刊物发表论文12篇,在会议发表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个。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专兼职人员33人,兼职人员4人,分别承担十余门的实验课程和其他实践课程。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教师队伍是实验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教师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实验中心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和实验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验中心的长期发展。2017年,学校第一次在职称评定时将实验教师作为单独的系列,采用单独的标准进行评定。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能力全面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中心建设的关键。引进实验教师时,从人员的思想、能力、专业、年龄等多方面选择。2017年从企业新引进1名网络方面具有工程经验的博士高级工程师进入实验教师队伍,充实到网络及其测量实验队伍中,转岗1名专业对口的博士讲师,充实到通信系统实验和通信网络综合开发实验队伍中。 针对实验中心教师,大力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并支持其申请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除了学校的实验教改和新实验开发与新实验设备研制项目外,积极引导申报其他项目,成功申报了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3项,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 积极开展新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2017年暑期,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派出李晓辉、郭万里、王勇和杨国庆等4位教师在全国两个地方开展了《4G全网规划与部署》《智慧宽带城域网》《移动互联网技术》《GPON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等4门课程的培训与教师资格认证联工作,如图6所示。实验中心与企业联合研制实验平台,探讨专业技术,将实验中心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互派,深入学习探讨工程与技术。 图6培训证书与培训结业照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2017年,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将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原有门户网站由校信息化处指定专业公司专门进行重新设计,并将门户网站迁移到校信息化处,统一管理。 2、将由教务处牵头建设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与实验中心门户网站对接,从而实现实验排课、实验室管理等功能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3、重新规整了实验中心的网络系统,在实验中心有线/无线网络网络化改造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中心主要出入口的实时监控和部分实验室的实验录播设备,如图7所示,完善了网络实验平台,为远程网络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创造了条件。 图7实时监控与录播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2017年,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放的实验室较多,通信与信息技术工程坊(E栋III区510)和大学生科技实践基地(E栋III区515)全面开放,由学生自主管理,无线网络与网络测量实验室(E栋III区502)、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实验室(E栋III区503)和通信网络开发实验室(E栋III区511)大部分时间开放,宽带无线传输实验室(E栋III区504)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实验室(E栋III区512)在实验课外也对学生开放。全开放实验室2个,半开放实验室3个,部分开放实验室2个,开放实验室占全部实验室数量的67%。 开放的实验室由实验中心教师与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管理,部分开放实验室在安全和卫生的情况下主要由学生自主管理,主要为学生的开展技术科普类培训、各种讲座、各种竞赛和自主制作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条件以及部分经费支持,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还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通常情况下,还是为低年级基础薄弱的同学提供参与创新活动必须的基础培训,包括参观实验中心,了解通信与网络发展历程,焊接与PCB培训、有关的硬件与软件培训,工程和创新活动讲座等。先后举办了国创和电赛培训会、交流会、星火杯院赛、“有方杯”技术交流会、“互联网+”大赛等活动,为电子设计、创新创业类大赛的组织提供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开放实验室还承担着为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团队提供场地及设备的职责,主要面向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当中成功立项的项目进行孵育,为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输送了一大批优秀项目及人才。 实验中心也对做信息技术方向的中学生开放,每年都支持陕西省“春笋计划”项目。 实验中心按照要求的规则运行,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不定期进行安全和卫生检查,实验中心整体运行安全。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2017年,实验中心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与技术交流,先后参加Google、NI、XILINX等学术与技术会议,以及实验中心电子组会议、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交流会、计算机类实验教学实践论坛、相关教指委会议和实践论坛等会议,并在几个会议上作报告;成功组织举办了关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的会议;深化校企合作,邀请合作企业的领导和工程师为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开展多项设备与技术培训,并有部分教师获得培训证书。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有1名教师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有1名教师到赤道几内亚对该国学生进行4个月的培训。积极参加在线课程群建设,在教育部电子信息类在线课程群建设项目中,负责“高频电子线路”在线课程建设,并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加教育部新工科项目。 南京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庄建军、副主任张扬,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励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副主任张寅,宁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蔺勇教授访问实验中心,并与来访的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新疆塔里木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延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学校的教师就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平台建设、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接待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等。 在《电子与电气教学学报》《计算机教育》《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实验教学改革论文3篇(基于半实物仿真的通信理论与技术实验、基于SDN技术的网络及其测量创新实验建设方案、通信理论与技术实验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在“2017年第十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上论文:上发表论文《基于软硬件融合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并获优秀论文奖。 图8赤道几内亚中国培训班 图9南京大学实验中心庄建军副主任到中心参观访问 图10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到实验中心访问 图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访问实验中心 图12宁夏师范学院教师到实验中心参观访问 图12邀请著名校友谭茗洲先生访问实验中心做关于创新创业的报告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图13参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组年会 图14参加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实践教学论坛并作会议报告 图15参加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线路教学与产业专家委员会会议 图16参加教指委会议并作大会报告 图17 第13届高校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并主持分论坛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图18 2017年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第五次会议和第五届 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图192017年第二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1、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NI通信系统联合实验室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固纬电子通信系统测量联合实验室,如图20所示。 图20校企联合实验室成立 2、实验中心组织举办西北地区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会议,并做新工科背景下实验教学体系的主题报告,如图21所示。 图21实验中心组织举办西北地区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会议 3、实验中心研制两款专业实验教学平台—通信类课程贯通式实验平台和无线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如图3和图5所示。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实验教学中心属于专业层的实验教学中心,需要多个专业的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师,还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强的教师,再加上学生规模较大,因此,仍然需要补充工程开发能力强的实验教师。此外,实验中心虽然具有基本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验,特别是虚拟仿真实验,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多个信息化平台对接,增加数字资源和开放度。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一)政策上支持。 学校单独将实验教师作为一个系列,在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与支持,使得教师引进和转岗更有吸引力。 (二)经费上支持。 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修购基金)项目中,将实验教学中心作为重要平台,从不同渠道支持建设经费约510万元,另外专门拨付实验设备购置费、运行费和材料费及其他经费约175万元。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按照新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体系,扩大实验平台规模,深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化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一步增加信息化资源。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具有示范中心的署名。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部分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注:(1)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为主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它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1 异构网中基于部分频率复用及联合传输的干扰抑制方法 2014100075775 中国 付卫红,李聪,胡梅霞,张凡路 发明 合作完成 2 基于韦罗内塞映射的欠定盲分离混合矩阵估计方法 201710023661X 中国 付卫红,农斌,周新彪,韦娟 发明 合作完成 3 基于尾部支撑集的压缩感知源信号重构方法 2017100237909 中国 付卫红,田德艳,农斌,周新彪 发明 合作完成 4 一种Android手机自组织网系统的建立方法 2017110100770210 中国 刘乃安等 发明 独立完成 5 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追尾预警方法 201410381532.4 中国 陈晨 发明 合作完成 6 一种基于KVM混合式设备虚拟化方法 201410840861.0 中国 李兵兵 发明 合作完成 7 一种低信噪比下LFM信号的检测方法 201510323042.3 中国 李兵兵 发明 合作完成 8 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时频重叠信号的参数预估方法 201310222042.5 中国 李兵兵 发明 合作完成 9 基于LQG的车辆自组织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201410568720.8 中国 陈晨 发明 合作完成 10 基于拥塞博弈的车辆网络数据分发拥塞控制方法 201410192827.7 中国 陈晨 发明 合作完成 11 车辆自组织网络中基于路段长度的交叉口路由方法 201410437414.0 中国 陈晨 发明 合作完成 12 一种消解无信号交叉口两车交通冲突的方法 201510523763.9 中国 陈晨 发明 合作完成 13 基于多级树集合分裂编码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201410165835.2 中国 雷杰 发明 合作完成 14 一种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PSK信号的码元速率估计方法 201410234516.2 中国 李兵兵 发明 合作完成 15 一种识别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数字调制信号的方法 201410234388.1 中国 李兵兵 发明 合作完成 16 一种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频谱感知方法 201510426462.4 中国 李兵兵 发明 合作完成 17 一种underlay频谱共享方式下用户个数估计方法 201510088180.8 中国 刘明骞 发明 合作完成 18 通信调制信号的压缩及解压方法 201410366597.1 中国 马鸿飞 发明 合作完成 19 低复杂度高效高动态数字图像的合成方法 201410598547.6 中国 宋锐 发明 合作完成 20 一种基于最小中值梯度滤波的坏点检测及校正方法 201410810142.4 中国 宋锐 发明 合作完成 21 光学产生微波相位编码信号的装置 201410280540.X 中国 文爱军 发明 合作完成 22 基于预测模式快速选择的SHVC增强层视频编码方法 201410609900.6 中国 吴炜 发明 合作完成 23 基于空域相关性的HEVC预测模式快速选择方法 201410674880.0 中国 吴炜 发明 合作完成 24 基于时域相关性的HEVC预测模式快速选择方法 201410662687.5 中国 吴炜 发明 合作完成 25 基于容量受限的分布式CoMP数据传输方法 201410819680.X 中国 赵林靖 发明 合作完成 26 基于容量受限下的CoMP模式数据传递方式 201410292847.1 中国 赵林靖 发明 合作完成 27 基于关联控制的异构无线网络上行链路干扰抑制方法 201410067083.6 中国 赵林靖 发明 合作完成 28 基于多点协作传输的蜂窝网络节能方法 201410317422.1 中国 赵林靖 发明 合作完成 29 基于空间调制的非对称双向中继方法 201410453431.3 中国 郑贱平 发明 合作完成 30 一种支持多用户的可搜索加密系统及方法 201410012529.5 中国 朱辉 发明 合作完成 31 基于矩阵和相对时间的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201410304507.6 中国 朱辉 发明 合作完成 32 基于形式化方法的网络安全策略验证系统及方法 201410161013.7 中国 朱辉 发明 合作完成 33 面向基于位置服务的用户隐私保护系统及方法 201410482751.1 中国 朱辉 发明 合作完成 34 面向云计算平台的三层认证系统及认证方法 201410458303.8 中国 朱辉 发明 合作完成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所有完成人,排序以证书为准。(4)类型:其它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它。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它。(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卷、期(或章节)、页 类型 类别 1 Low Complexity Asymptotically Unitary Algorithm for Hybrid Beamforming in Mm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 Xiaohui, MengMeimei, Lin Yingchao and HeiYongqiang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17,24(1):18-25 学术论文 2 An Adaptive Step-size Prediction joint OMP algorithm for Beam Tracking in MillimeterWave Systems Xu Yang, Xiaohui Li, Bin Zhou Chinacom 2017 学术论文 3 Fairness-aware Scheduling for Millimeter Wave Backhaul Networks DanfengMeng, Xiaohui Li, Yanbin Zhao Chinacom 2017 学术论文 4 Fast Group Paging Algorithm for Large-scale MTC Systems Si Huang, Xiaohui Li, Bin Zhou Chinacom 2017 学术论文 5 Joint Fingerprinting and Curve Fitting Scheme with NLOS Identification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Ruiyang Yuan, Xiaohui Li, Yanbin Zhao Chinacom 2017 学术论文 6 Minimum Interference Beam Selection for MillimeterWaveBeamSpace MIMO System DantaoLi,Xiaohui Li, Bin Zhou Chinacom 2017 学术论文 7 基于RBF网络的欠定盲分离源信号恢复 付卫红,农斌,陈杰虎,刘乃安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7,40(1):94-98 学术论文 8 基于滑窗和原子字典的压缩域跳频信号参数估计 付卫红,张云飞,韦娟,刘乃安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7,39(11):7 学术论文 9 Source Recovery of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SCMP Algorithm WeihongFu,Jiehu Chen, Bo Yang IET signal processing 2017, 11(7):877-883 学术论文 10 Parameter Blind Estimation of Frequency-Hopping Signal Based on Time-Frequency Diagram Modification Weihong Fu,Xiaohui Li, Naian Liu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2017, 97(3):3979-3992 学术论文 11 A simplified filterless photonic frequency octupling scheme based on cascaded modulators Zhang, Wu (1);Wen, Aijun (1) Journal of Modern Optics 2017,64(8):861-865 学术论文 12 A tunable and wideband microwave photonic phase shifter based on dual-polarization modulator Peng, Zhengxue(1);Wen, Aijun (1) 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7,382:377-380 学术论文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并在类型栏中标明。单位为篇或册。(2)国外刊物:指在国外正式期刊发表的原始学术论文,国际会议一般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3)国内重要刊物: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同时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4)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5)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6)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自制或改装 开发的功能和用途(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限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通信类课程贯穿实验平台 自制 基于SDR的通信类专业课程贯穿平台,可用于通信原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等课程实验。 研制了核心板和通用扩展板,在核心板上可插各种课程子板。 2 无线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 自制 基于SDR的无线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可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测量、课程设计与项目设计等课程。 研制了信源、编解码、调制解调、无线传输等模块,可组合成不同的通信系统,由控制模块统一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东北大学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以外的其它国内刊物,只填报原始论文。 四、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刘乃安 男 1966.2 教授 主任 管理 硕士 2 郭万里 男 1961.3 高工 教师 教学 学士 3 杨国庆 男 1972.10 高工 教师 教学 硕士 4 黄启萍 女 1966.5 高工 教师 教学 硕士 5 王勇 男 1968.8 高工 教师 教学 硕士 6 韩宝彬 男 1977.1 高工 副主任 教学与管理 博士 7 李晓辉 女 1972.9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8 韦娟 女 1973.11 副教授 副主任 教学与管理 博士 9 付卫红 女 1979.3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10 魏建军 男 1978.10 高工 教师 教学 博士 11 李毅 男 1984.12 讲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12 唐军 男 1986.5 高工 教师 教学 博士 13 马鸿飞 男 1962.11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14 田斌 男 1970.10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15 潘伟涛 男 1981.11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16 赵林靖 女 1976.1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17 张健康 男 1964.1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18 刘明骞 男 1982.11 讲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19 郑贱平 男 1981.2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20 陈晨 男 1977.6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21 李兵兵 男 1955.1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22 林林 男 1983.7 讲师 教师 教学 博士 23 吴炜 男 1977.7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24 赵力 男 1975.7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25 任光亮 男 1971.2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26 刘雪芳 女 1977.9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27 文爱军 男 1968.12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28 朱辉 男 1982.3 教授 副主任 教学与管理 博士 29 张跃宇 男 1978.5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30 张宁 女 1983.2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31 雷杰 男 1981.8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32 宋锐 男 1982.6 副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33 杨付正 男 1977.7 教授 教师 教学 博士 由于是专业实验,实验教室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比较高,博士比例约85%,教授:副教授(高工):讲师为9:21:3。 (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1 赵林军 男 1978.8 副教授 中国 陕西理工大学 访学 2017.3-2017.9 注:(1)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和其他”两种类型。(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2017年12月31日前没有成立的可以不填)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2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1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思考与探索 刘乃安 2017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实践教学论坛 2017 青岛 2 基于SDN技术的网络及其测量创新实验建设方案 李晓辉 2017计算机类实验教学实践论坛 2017 南京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参赛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3000 李晖 教授 2017.1-2017.7 80 2 2016-2017中国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西北赛区 1000 崔艳鹏 副教授 2016.5-2017.9 18 3 第七届“有方杯”高校物联电子设计大赛 410 韩宝彬 副教授 2017.5-2017.11 10 4 “星火杯”通院科技作品大赛 1842 韩宝彬 副教授 2017.10-2017.12 5 技术人微创新大赛 230 韩宝彬 副教授 2017.04-2017.07 注:学科竞赛: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时间 参加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2017.9.9 120 6.接受进修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单位名称 起止时间 1 注:进修人员单位名称填写学校,起止时间以正式文件为准。 7.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软件技术培训 800人次 龙衍鑫 学生 2017.04—2017.12 2 硬件技术培训 900人次 万泽康 学生 2017.04—2017.12 3 自媒体技能培训 200人次 黎若彤 学生 2017.04—2017.12 4 新生焊接培训 764人 李云鹏 学生 2017.09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六、审核意见 (一)示范中心负责人意见 (二)学校评估意见 所在学校年度考核意见:(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明确下一步对示范中心的支持。)                                                              所在学校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Aergo 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